“量变”到“质变”任重道远,新型蛋白标志物临床应用行则将至!| TBM医研企合作线上座谈会(第十二场)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2-5-12 17:26:11更新时间:2022-5-12 17:26:11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也已写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积极践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理念,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验证、产业发展全链条的合作与整合,与领域内优势企业共建、共享科技创新生态圈。


鉴于近期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大,但相识、交流、合作不能因疫情而阻隔。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积极筹备“TBM线上医研企合作座谈会”系列免费公益活动,旨在发挥学会的技术资源、科研资源及医疗资源优势,邀请领域的学术和临床知名专家及领域上、中、下游创新企业合作伙伴,搭建线上小型化、深度沟通、问题导向的医研企合作沟通平台。


2022年1月20日晚,专委会组织举办了第十二期“TBM医研企合作线上座谈会”。


图片


本期线上活动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李智立教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郑华川教授、河南大学基础学院陈苏教、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付彩云教授、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教授、西湖欧米研发总监陈晨博士、杭州景杰生物公司蛋白质组学研发总监顾宏博博士、迈瑞医疗首席医学总监黄华艺博士、吉凯基因生物信息学产品经理博士胡亚辰博士、上海序祯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源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LC-MS大分子资深应用工程师邵宇皓博士,共同就“肿瘤蛋白标志物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议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郑华川教授主持。


首先肿瘤标志专委会主委邢金良教授致辞表示专委会很多专家从事蛋白标志物开发及临床应用工作,在检验科越来越多开展蛋白标志物检测项目,希望今天医研企专家一起探讨质谱等技术在新型蛋白标志物鉴定方面的突破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李智立教授介绍1998年在上海参加基金委组织国内启动蛋白质组研究的会议,经过20余年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部分蛋白标志物进行了大样本的验证。目前大部分研究着重关注直接来自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的蛋白,做为早期诊断、预后监测的标志物,但还没有看到个体化检测方法,另外能否发现间接的蛋白,不是肿瘤组织释放的而是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如免疫反应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此外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关注于“量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翻译后修饰而出现的“质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更为重要,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的方向。


专委会办公室梁婷老师介绍了肿瘤标志专委会及TBM线上医研企合作座谈会情况,专委会已成功组织十一期医研企座谈会,期待第十二期精彩探讨。


河南大学基础学院陈苏教授介绍课题组研究方向一是重大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发现组蛋白H2B单泛素化修饰在调控胚胎干细胞分化、细胞自噬、肿瘤能量代谢重编程等全新作用和机制。二是自噬相关蛋白的非自噬功能研究。三是重要蛋白的蛋白质降解机制。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付彩云教授长期从事肿瘤靶向治疗与多肽类新药创新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研发了3种合成生物学新技术,使得改造后的多肽与蛋白质具有新功能,为相关多肽蛋白研究提供新探针,为药物长效和互作机制提供新方法。并明确髓系白血病和结直肠癌治疗潜在的NK-1R新靶点和PFR多肽药物。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教授致力于开发新型针对临床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具有高通量、微量组织蛋白质组技术平台,在甲状腺癌大样本研究中发现了19个蛋白的biomarker,并在进行临床多中心试验。此外课题组在尿液中发现非常多且有价值的蛋白标志物,并开发了0.1ug样本组织的放大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李智立教授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开发了疾病特异蛋白质复合物谱(IIRPCs)捕获和定量技术,已在14种肿瘤、5个器官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进行验证,总样本量超过1万例,可个体化区分健康状态且具有器官特异性,同时可以进行个体化预警肿瘤复发。并希望和更多临床专家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合作。


西湖欧米研发总监陈晨博士介绍AI赋能的临床蛋白质组学助力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西湖欧米建立了基于PCT流程的高通量临床蛋白质组学平台,兼容各种组织,可实现极微量、高通量、良好重现性和数万例样本实战。并利用AI深度学习,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很好的预测在临床指标上难以区分的甲状腺肿瘤,可以在其它癌种进行拓展。


杭州景杰生物公司蛋白质组学研发总监顾宏博博士介绍蛋白质组学是“新”精准医学时代核心驱动力,景杰生物在蛋白质组学领域是国内领头羊企业,打造整合性蛋白质组学平台,拥有临床GCP团队、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抗体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空间精细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生物标志物。 


迈瑞医疗首席医学总监黄华艺博士分析因为产生机制、敏感性、特异性等问题尚不清楚,造成了目前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方面的困境,蛋白质组学是寻求突破的很好手段。同时,在肿瘤标志物产品开发上还需要符合临床的需求,比如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才能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


吉凯基因生物信息学产品经理胡亚辰博士介绍吉凯基因干湿结合的标准化、工程化、系统化的科研平台—GRP(Good Research Practice)。使用前沿的AI算法和生信方法从多组学+单细胞大数据中发现潜在靶标,基于自有GRNAi文库制备基因操作工具,并在细胞/动物水平验证进行靶标验证,建立数据可追溯、可重复,成本可控,转化高效的靶标发现范式。


上海序祯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源博士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带来了Olink测序蛋白组学技术,可以从数微升的样本中检测高达3072种蛋白,获得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靠可重复的检测结果,是蛋白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筛选和检测的高效工具。


赛默飞世尔科技LC-MS大分子资深应用工程师邵宇皓博士介绍了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仪,并介绍了其在蛋白组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包括肿瘤标志物找寻,蛋白鉴定及定量等。


随后各位与会医研企专家围绕蛋白标志物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临床应用前景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李智立教授特别指出质谱技术会把分子从低能态到高能态,有可能会改变分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的重复性,另外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方法的稳定性也是重复性不好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医研企专家在技术的创新方面进行更多开拓。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讨论中很快就过去了,大家都感觉非常有收获,意犹未尽。 


专委会也将继续组织好系列医研企合作线上座谈会,不打广告、不吹成绩,以问题为导向,邀请肿瘤标志物相关领域临床、科研及企业专家一起剖析问题,碰撞解法,并推动更深入的合作。


本次活动由肿瘤标志专委会办公室梁婷杨琼瑶组织,欢迎更多企业和我们联系,选择参加活动的主题!期待后继场次更多精彩讨论!(办公室电话029-83655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