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简介

一、专业委员会发展历史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1月14日在北京成立,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李春海教授是主要创始人。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从成立至今,已历经六届。第一届至第三届主任委员为李春海教授,第四届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选举产生,主任委员是空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陈志南院士。2012年7月,第五届专业委员会在太原换届选举产生,由陈志南院士连任主任委员。2016年11月26日,第六届专业委员会在南京选举产生,空军军医大学邢金良教授当选主任委员。

二、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简介

第六届专业委员会由空军军医大学邢金良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单保恩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木圣教授、沈阳军区总医院谢晓冬教授、解放军81医院汪栋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现有常务委员31名,委员107名,专业会员8000余人(截至2019年10月数据)。委员及专业会员包括基础科研专家,病理、检验、肿瘤内外科及企业技术专家,覆盖全国核心城市大专院校及知名医院。专业委员会秉承“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发展共赢”理念,发挥学会的技术资源、科研资源及医疗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肿瘤标志物医研企合作平台。

专业委员会下设由35-45岁青年骨干组成的青年委员会,目前由142位专家组成(截至2019年10月数据)。并已成立13个以临床病种或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学组/专家委员会/专业协作组。

三、专业委员会“三大计划”

新一届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召开了多次咨询论证会后推出了学会发展“三大计划”,将学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肿瘤标志物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旨在发挥学会技术资源优势,普及并提升本领域相关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推进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建立行业技术规范。该项培训2017年已成功举办10场免费全国巡讲培训班。此外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2日-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了1200位代表参会。2018年9月13日-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2018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了2000位代表参会。

(二)(科研一帮一青年人才)扶持计划:旨在发挥学会知名专家的资源优势,遴选基础及临床专业的青年骨干,助力成长为学科骨干及带头人。2018年组织了多场国科金专题培训及“一对一”国科金指导。

(三)(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发挥学会基础与临床互补优势,搭建基础与临床专家与专家、学科与学科、研究所与医院之间的密切实质性合作平台,真正实现“临床知道干什么,基础知道怎么干”的合作共赢。